小姐威客兼职2024_品茶qm论坛官方网站_全国名媛凤楼_一品楼品凤楼论坛17C

【凤凰网】公益机构需要厘清的12个“管理”误区
2017-12-14

也许,对公益组织尤其是民间草根社会公益组织而言,用“管理”来说机构的运营方式,似乎一直是不恰当的。也许更适合的词汇,是运转、运营这些词汇。

但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观察中国的民间公益,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是,大家不管怎么强调自己是社会创新,终究会沦为守旧一派、抄袭一族、模仿一流。最可笑的模仿就是,明明是微型组织,却非想参照大公司的科层制和功能化的架构;同样可笑的模仿是,明明是新创的组织体,就如新生的婴儿,却老想模仿那些成功的、成熟的、经典的组织体,就如婴儿非想要过老人家的生活。

于是想到了发心。研究一下发心这个词,发现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最基本的人性情怀和善意出发,为苦难或者疑难而愿意作最彻底的奉献;二是从原理或者哲学本底的起点出发,去拨开所有的迷雾,直接奔向解决问题之核心区。

由此,公益组织的发心,当然是解决社会难题,而且是社会其他类型的组织尤其是主流的组织所制造、所无法解决、所不愿意解决的那些最难最难的社会难题。公益组织所要解决的难题,往往是难度系数最高的,因为能够调动的资源通路少,能够引用的方法少,能够参与的人也很少;经常会受到主流组织的阻挠、引发公众的担忧和质疑。

既然是为解决问题而生,既然是为解决最难的社会问题而生,既然是只有少数人甚至极少数人愿意来参与联合解决的阵营,那么,公益组织的“组织架构”和运营体系,一定有自己的特点和合适之处。所有不适合解决问题、发挥作战力的组织体系,都应当被废弃和替代。

因此,公益组织的运营者们啊,请你们随时反观、内省自己的组织架构,到底是不是在发挥最大的战力,去解决那些最难的问题。很多时候,不是问题太难,而是我们的组织架构把团队给限制死了、弄僵化了,身体来上班了心却没来,每天都在打卡却没有真实参战,表面上进入了战区实际上却已经逃离。

下面我列出一批值得厘清的观念,也许平时方便自己随时拿来对照一下。这样做的理由和目标,就是希望在现有的条件下,让公益组织更强大地爆发,而不是自我限制潜能。

一、公益组织天生就是微型组织,就是以发挥个人能量为核心的组织。任何限制个人全面发挥的组织架构,都是需要改进的。

二、公益组织所有人都应当在前线,尽量少在后方做支撑,因为社会能支持的能量太少,因此,必须全用到核心关键处。

三、公益组织的“功能”应当集结到个人身上,而不是分化到机构的不同部门中。因为人本来就是全能的。

四、公益组织的科层应当是倒金字塔型,所有的“高管”,其实都应当是支撑的土壤,你的能力越强,你的土壤应当越深厚,越应当在最底层发挥长效有机肥的作用。

五、公益组织不应当成为掠夺个体精华而成就机构的传统大企业模式,而应当成为支持个体成长而淡化组织品牌的模式,把组织所有的精华和资源都给予个体,而不是把个体的精华萃取为组织的形象。

六,公益组织的群落主体性质是草根组织,是民间组织,因此,自然表达的野性生长力是其基因和本能。同时,公益组织基于信任而生发和生长,因此,任何怀疑制的思维模式都对群落的表达和呈现是有害的。赞赏和信任才是公益组织最好的运营氛围。

七、公益组织本质上是家服务平台,而不是管理平台。如果一定要有管理,不是让“受管理者”去帮管理者实现管理者的目标,而是管理者去帮助受管理者实现他的目标。不是他帮你拿到你想要的东西,而是你帮他实现想要的梦想。

八、公益组织的能力不是同化一个人,尤其不是把小伙伴同化为创始人的样子;而是“异化”、“催化”一个人,让其真实本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才华能得到真实的发挥,理想能够得到逐步的实现。因此,一个小伙伴越有个性,越与他人不同,越有价值和生产力。

九、公益组织作为一种群落生态关系,不是拔掉野草,恰恰是珍惜各种新生。越随机生长的,越主动生长的,越有野性、执行力、创造性,也就越有魅力,越成为群落有机的风景。

十、公益组织本质上没有“主业”,因为公益的空白点很多,某人发现的空白点,可以自己去填补,同时要支持伙伴去勇敢而真诚地填补他们所发现的空白点。这样就如一片土地,随机生长出了无数的野花野草野树野蘑菇,植物多了,动物就多了,整个群落就越来越壮观和完美。一切想要标准化种植、只许某种树生长的方式,都是有害于公益组织持续前行的。

十一、公益组织是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同时以各种倡导发动社会,而倡导的手法没有唯一性。公益组织如果一定要说是个组织的话,那么就是倡导手法的工具集成库,大家可以在这里借用他人曾用的经验,也可自创新的工具的手法。手法越不一样,越有丰富工具库的价值。

十二、公益组织与公益组织里的伙伴不是投资、购买、捐赠、雇佣的关系,而永远是助成理想、服务需求、互相激发、支持壮大的关系。(2017.12.13)

作者注:

欢迎扫码支持我的破冰基金哦,,也是为支持公益行动者而探索的一种公益金融产品。

自从2017年7月份,我启动“破冰基金”试验以来,已经收到了31万元的支持。每天都在感动中度过。

破冰基金的理想,是想做一个试验,是想做一个倡导。试验的意思是,中国的民间公益人,支撑得起这样的信任和托付。倡导的意思是,我要告诉全世界,中国的民间公益人,更需要这样主动的、无条件信任的、快速而及时的支持。不要让他们每天都在“申请项目”,不要让他们自带工资来做公益,必须有给他们投资未来的资金和信心。

因此,我想找到100个人,组建一个100万左右的公益互助资金池。因此,我想找到一百个人,每人支持我一万元。支持一年后,偿还本金。我用这借来的钱,用来做一个快速而敏捷的试验,就是遇上有需求而一时无着落的公益行动者,给出最高信任度的支持和联结,鼓励其去做自己最想做的那些事。

因为,我们的人生,不能永远耽于理想,只有全身心的实践,才可能获得真知。而只要有了真知,走出了第一步,社会的支持力度就会滚滚而来。就如破冰之后,大地一定春暖花开。

目前这三十一万元都在我所认识的中国民间公益行动者间流转。有些资金已经流转了好多轮回。这些资金的每一次流动,都在给民间公益带来无限的行动能量。破冰基金的体量虽小,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公益”,却是它的宏大而坚定的理想。

从今天起,我会陆续公示一些伙伴的故事,有些人可能会实名实说,有些人则可能只讲出故事的概貌。我承诺我所讲的一切都是基于真实的发生。就如我对中国这些民间公益人永远怀抱着无尽的尊敬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