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聚公益共识 关爱流动留守儿童 | 天使童行专项基金落地福建省5家医院2022-09-202022年9月18日,天使童行福建省5家定点医院联合授牌仪式在福州举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傅君芬教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妇儿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正绵教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妇儿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郭敬民教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秘书长助理兼医疗健康部主任常冠男等专家领导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中华儿慈会天使童行专项基金聚焦福建省流动留守儿童生长发育事业,旨在发挥本地优势资源,以中国流动留守儿童体格发育问题为着力点,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服务中国流动留守儿童体格发育促进研究和能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组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是少于农民、多于工人的第二大劳动者群体。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为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导致了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以及卫生条件较差,流动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人意,且由于流动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在外忙于工作,往往疏于对孩子的监护和照料,孩子因长期营养不良、成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等因素,体格生长发育迟缓。流动留守儿童的体格发育问题已会成为新的儿童健康焦点问题。张正绵教授发言表示,根据全国妇联2020年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在扩大;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增长。加强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流动留守儿童的体格发育问题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今天,中华儿慈会天使童行专项基金落户福建、落户我院,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将为体格发育落后的留守儿童更好地服务。”为积极响应地方疫情政策,傅君芬教授采用线上连线的方式为活动致辞。在发言中,她对天使童行专项基金进行了详尽介绍并表示,“流动留守儿童面临着家庭监管缺位、教育引导不足、喂养方式不当、亲情关爱缺失、安全意识淡薄等诸多危险隐患。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流动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偏差和心理健康异常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也不断出台政策,要求健全流动留守儿童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中国流动留守儿童矮身材疾病研究和能力建设项目暨“天使童行”的落成,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相信通过推进“天使童行”,能够很好地为流动留守儿童提供生长发育监测、健康知识普及、疾病诊疗以及心理问题疏导等服务。中华儿慈会秘书长助理兼医疗健康部主任常冠男在致辞中代表基金会向所有关心儿童成长发育的专家学者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中华儿慈会作为一家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始终坚持“以慈为怀,从善如流,呵护未来,促进和谐”的宗旨,“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天使童行’专项基金的工作,希望用实际行动为那些矮身材流动留守儿童做出应有贡献,让这一特殊群体早日实现长高的梦想,减轻社会、家庭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活动现场,由中华儿慈会秘书长助理兼医疗健康部主任常冠男分别为5家定点医院进行授牌。各位专家老师纷纷表示,能够成为该专项基金定点医院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在今后的项目开展中,我们将积极配合工作,为福建区域,甚至于整个中国流动留守矮身材疾病研究和能力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这些流动留守儿童卡在了时代隆隆前进的齿轮中。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的环境下,开展流动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研究工作将是长期且艰巨的。此次,中华儿慈会天使童行专项基金与福建省5家定点医院携手,共同为全省儿童提供生长发育公益普查、发育监测、健康知识普及和疾病诊疗等保障服务,解决流动留守儿童生长发育心理问题,陪伴流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
做万千儿童家庭的健康守护者 | “益童陪伴”儿童食品健康守护工程助力儿童健康成长2022-09-162022年9月15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诚公益创投发展促进中心,三方正式共同发起“益童陪伴”儿童食品健康守护工程大型教育公益项目,携手助力儿童食品健康公益事业新发展。食品健康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与儿童的成长息息相关。为提升广大家庭的健康素养,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助力《健康中国2030》及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食品健康公益行动,在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上,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姜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 、中诚公益创投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长郭晓正式签署战略协议,三方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平台优势,整合专业、行业、企业、公益、媒体等多方资源,实现跨界联动,广泛开展食品健康科普教育服务。“益童陪伴”儿童食品健康守护工程由中华儿慈会“起点工程”项目组统筹管理,以儿童为主要目标人群,结合家庭教育的科学观念,通过亲子阅读、互动游戏、科普课堂、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健康科普公益服务,同时倡导“重视陪伴、有效陪伴”的项目理念,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爱的包围下健康成长。项目计划三年内开展100场进校园专题活动,举办50场线上和线下公益课堂,发放50万个健康礼包、50万套主题图书,预计惠及15个省份、30个城市、500个学校和社区,500万儿童家庭受益。保障儿童食品健康、广泛开展儿童食品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儿童及家庭的健康素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期待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加入儿童健康公益科普的行列中来,携手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中华儿慈会/中华儿慈会成立于2010年1月12日,是国家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一直坚持“以慈为怀,从善如流,呵护未来,促进和谐”的理念,对困境少年儿童实施成长、医疗、教育、文体方面的帮扶,以资助和能力建设等方式支持民间慈善公益组织实施少年儿童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已募集善款49.2亿多元,帮扶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900余万名困境少年儿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成立于1980年11月,是中国食品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作为中国食品科技界的代表,参与组织影响中国食品工业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决策咨询工作,是食品科技学术交流的主渠道、科普工作的主力军、民间国际交流的主要代表。先后编辑出版、合作编辑出版了《中国食品学报》、《会员通讯》、《中外食品》、《食品与机械》等。中诚公益创投发展促进中心/中诚公益创投发展促进中心成立于2014年12月,是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AAA级全国性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多年来致力于儿童教育领域公益项目的创新和实施,推动我国青少年健康、教育、安全等领域公益项目的成长发展。曾策划,并联合相关基金会、行业组织共同发起、组织实施大型公益项目“全国儿童食品安全与健康守护行动”,该项目连续五年入选“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层面重点活动,超过28个省份、78个地区,约360万家庭直接受益。 -
“天使明眸 校园点睛工程”正式启动2022-09-14今年9月5日是第七个“中华慈善日”。9月7日上午,中华儿慈会瞳爱中心联合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在山东济南举行“天使明眸 校园点睛工程”启动仪式,共建近视防控生态圈,共同推动中国少年儿童慈善事业深入持续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点亮一双眼睛,就是点亮一个孩子的未来。作为关爱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行动,“天使明眸-校园点睛工程”旨在通过发挥“党政重视、部门协同、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共治”的联动关爱机制,从预防教育、医学干预、专项帮扶、硬件建设等方面,共建科学、全面、融合、可持续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共同守护孩子们的“睛”彩世界。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2019年8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王林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黎晓新教授代表双方在厦门签署“天使明眸”计划项目合作协议,共建近视防控生态圈。项目面向全国青少年儿童,推进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及各类常见眼疾救助,如斜弱视、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眼外伤等,以保障他们的眼健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天使明眸”计划签约仪式截至2022年9月,“天使明眸”计划已筛查近千万人次,为200万余名学生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公益配镜3万余副,眼病救助3000余人,开展近视防控科普活动1000余场。此番“天使明眸 校园点睛工程”在山东济南启动,将推动这一惠民举措,惠及更多的儿童青少年。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负责人杨淙在启动仪式上介绍示,“天使明眸-校园点睛工程”计划覆盖20个省、市、自治区,招募万所学校,惠及千万名适龄儿童青少年,为其提供个性化“近视防控资源包”,最终形成普惠型近视防控体系。▲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负责人杨淙在“天使明眸 校园点睛工程”中,华厦眼科作为中华儿慈会瞳爱中心的爱心医院,将一如既往地给予专业医疗支持,立足眼科的特殊性,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普及爱眼护眼知识,帮助儿童青少年养成科学规范的用眼习惯;建立三级眼健康视力档案,包括一级视力动态监测、二级屈光筛查干预、三级眼轴监测干预,助力构建高效近视防控服务体系;同时,对儿童青少年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为他们的眼健康保驾护航。2019年以来,除了“天使明眸”计划,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还与华厦眼科启动了“看见2021”计划等活动,协同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家庭,凝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致力于在全国推进近视防控及儿童青少年各类眼疾的救助,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看见2021”计划启动现场眼健康公益项目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眼科医疗团队的专业支持。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将与华厦眼科一道,借助青少年儿童眼健康慈善光明行活动,聚焦全国青少年儿童的光明未来,也为“中国眼健康”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和少年儿童慈善事业的发展。 -
中华儿慈会星联星“童+365计划”携手中国儿童中心,99公益日用爱守护“星星”2022-09-14丹枫迎秋,佳节同庆。在中国传统中秋佳节和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星联星联合中国儿童中心在儿童探索馆举行“童+365计划”爱星行动99公益日专场活动——“星月同辉 爱在中秋”。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秘书长姜莹,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委员、对外交流中心主任余冬云,教育活动部部长周蕾蕾,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夏蕊,儿童探索馆馆长赵雅琴,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文化体育部主任邢榆煊,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文化体育部李思思,为孩子们点亮“星月光辉”,让中秋佳节增添了爱的主旋律。“童+365计划”爱星行动2022年,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星联星联合中国儿童中心,发起“童+365计划”爱星行动公益项目,聚焦孤独症儿童家庭,以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合为目标,一方面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亲子自由探索体验、社会融合活动等教育服务,让更多孤独症儿童享有友好平等的校外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通过腾讯乐捐公益平台、爱星行动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筹款方式,链接社会公众参与,广泛汇聚社会爱心力量。项目旨在联合多方力量,共同促进孤独症儿童的校外社会融合活动,引导社会关爱和支持更多的“星宝”家庭。为孩子们送上爱心礼物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秘书长姜莹表示,中华儿慈会一直坚持“以慈为怀,从善如流,呵护未来,促进和谐”的理念;倡导“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精神;走“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的道路;从成长、教育、医疗、文体等方面,对社会上无人监管抚养的孤儿、流浪儿童、辍学学生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开展帮扶活动。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华儿慈会总募集善款达43.9亿多元,帮扶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900多万名困境少年儿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秘书长姜莹致辞结合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中华儿慈会于2021年成立了“星联星”自主品牌项目,致力于为中国0-18岁孤独症儿童提供身心发展和康复需求的帮扶。“星联星”以推动孤独症慈善领域的社会组织良性多元化发展为己任,联动诸多孤独症NGO机构、临床科研机构、行业专家和企业爱心力量,打造一个集资源支持、专业引导、行业扶持的集群型平台。2021年,项目筹款额超千万,已累计帮扶孤独症儿童600余名。未来,项目也将与更多的爱心机构、爱心人士携手,为孤独症儿童撑起一片美好的蓝天。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表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协同共育。中国儿童中心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国家级校外教育和儿童发展研究机构,40年来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秉承儿童优先、公益优先的原则,让每个儿童都享有公平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希望此次公益日活动能为孤独症儿童创造更加安全友好的社会融合契机,引导全社会为孤独症儿童营造更加公平和谐包容的浓厚氛围。“星光”久久生辉让中秋浓情温暖在活动现场,孤独症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了制作月饼及花灯的体验活动,感受中秋节日的传统习俗;儿童探索馆的老师为孩子们开展了社会融合活动,儿童家庭在10米长卷上彩绘出形态迥异的星星,用爱与融合的光芒共同点亮璀璨“星空”,让中秋浓情温暖、久久生辉。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制作月饼孩子们在10米长卷上画出形态迥异的星星活动现场,挂满了印有“童+365计划”爱心行动项目二维码的星星贴纸,呼吁大家为孤独症儿童献出一份爱心99公益日,一起做好事,让爱与金秋交融,共同为更多“星宝们”奏响爱的主旋律。 -
“99”第八年 梦想等你圆 | 感恩与你的每一次温暖相遇2022-09-13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和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决策部署,厚植慈善文化根基,弘扬守望相助、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良好氛围,自9月1日起,中华儿慈会积极开展2022年“中华慈善日”系列宣传与慈善公益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慈者爱,出于心;善者意,践于行。中华慈善日活动期间,中华儿慈会采取更多创新举措推进和发展慈善事业,联动爱心企业、慈善组织、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更多慈善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发展汇聚更多慈善资源。9月9日,正值腾讯99公益日活动期间,中华儿慈会开展了“九九第八年 梦想等你圆”直播活动,邀请了中华儿慈会秘书长姜莹、平台运营部主任牛奔、公益时报融媒体中心总监张雪弢、回家的希望项目专员申梦尧以及善心莲心志愿者于冬丽老师来到中华儿慈会视频号直播间,与主持人平台运营部专员刘跃共同畅聊关于99公益日的那些事儿,助推公益慈善之念融入人们生活点滴。在中华儿慈会姜莹秘书长看来,八年来,99公益日在创新中持续成长,帮助数亿普通人与公益产生连接。在乡村振兴、疾病救助、教育助学等各领域为社会注入善意和暖流,并成为推动社会议题解决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将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未成年人保护作为工作重心,持续服务乡村儿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免费义诊,守护乡村儿童健康;开展乡村幼儿教师、医生培训,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推出“童缘乡村振兴E+计划”,赋能乡村公益组织发展等等。做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中华儿慈会一直在路上。”从最初的参与者成长为现在的部门负责人,中华儿慈会平台运营部主任牛奔在直播间分享了自己八年参加99公益日活动的心路历程。“在八年的时间里,99公益日活动愈加多元化,项目运作更加规范化,公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更加丰富,参与的热情也渐趋理性,公益已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作为“留守儿童关爱计划”的负责人之一,他还阐述了当前留守儿童的整体现状。据民政部2021年2月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 643.6 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的照顾、教育、权利保护等全面发展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满足。“‘留守儿童关爱计划’于2020年6月启动,旨在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从儿童营养、安全、心理、阅读、陪伴等多个维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探索留守儿童在学校、家庭、社区等活动场域下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有效路径和模式。” 牛奔表示,“留守儿童关爱计划”搭建起的公益合作平台,始终致力于发掘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领域开展工作的优秀公益机构,为之提供项目资金支持、资源对接、人员培训、联合开展主题活动等方面的支持。回家的希望项目专员申梦尧现场进行了项目介绍,“回家的希望”项目致力于救助帮扶打拐被解救的困难儿童,专注被拐儿童救助帮扶及儿童安全成长领域公益项目支持,关注留守儿童发展,通过对偏远地区学校教学物资,支持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通过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赋予留守儿童家庭团聚希望。作为第一年参加99公益日活动的新人,申梦尧分享了首次参与“99”的体验和经历。“今年全民参与99公益日的方式也非常广泛。用户可以通过捐款、捐步、答题等公益行为获得小红花。同时,很多腾讯业务以及企业合作伙伴也与小红花‘爱心联动’,共同挖掘多元化公益场景和公益行为,让小红花记录下用户的爱心行为。随着小红花体系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好事’行为可被记录,公益的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公益时报融媒体中心总监张雪弢从媒体人的角度分享了对99公益日活动的观察。“八年来,我们一起共同见证了99公益日的成长。随着技术公益志愿者平台上线、小红花公益账户升级等一系列设计的出现,这样一款‘超级产品’正日臻完善着公益生态。”在她看来,以中华儿慈会为代表的头部基金会,正在通过99公益日活动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也让更多公益行业以外的公众了解公益,了解慈善,进而升级为公益生态的一员。“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携手,服务社会创新,实现社会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了解公益,让社会更美好。”多年来,善心莲心见证了中华儿慈会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中华儿慈会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善心莲心志愿者于冬丽老师在直播中回顾了与中华儿慈会一路走过的公益之路。“截至2022年8月,善心莲心共向中华儿慈会捐赠120万余元善款。希望未来能够与中华儿慈会持续合作,支持项目更好地成长。值此双节,祝福千千万万的小朋友们幸福安康。”在小慈家人们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99公益日圆满落下帷幕~中华儿慈会共获得166万人次的捐赠支持以及285万朵小红花助力。感谢腾讯公益平台,感谢每一位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感谢每一家真情慷慨的爱心企业,感谢每一个并肩前行的公益伙伴,感谢你们携手小慈助力少年儿童事业发展!99公益日,我们和许多有爱的人相遇,每一位捐赠者的爱意与善念正持续散发着满满正能量,在未来的公益道路上,我们期待着与大家再次温暖相遇,一块做好事~ -
携手做慈善 传播真善美 | 中华儿慈会积极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系列公益活动2022-09-06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七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是“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播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各方面力量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慈善事业法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慈善力量持续壮大,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灾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儿慈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定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中华儿慈会作为民政部主管的社会组织,十二年来与社会各界携手深耕少年儿童慈善领域,推动乡村儿童全面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儿童发展事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更关系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未来。关心乡村儿童发展,特别是维护好乡村弱势儿童的权益和福祉,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要求,也是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推进乡村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下,中华儿慈会正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全力聚焦乡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未成年人保护,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和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决策部署,厚植慈善文化根基,弘扬守望相助、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良好氛围,自9月1日起,中华儿慈会积极开展2022年“中华慈善日”系列宣传与慈善公益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慈者爱,出于心;善者意,践于行。中华慈善日活动期间,中华儿慈会采取更多创新举措推进和发展慈善事业,联动爱心企业、慈善组织、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更多慈善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发展汇聚更多慈善资源。一是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等各类宣传阵地和传播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开展动员活动。中华儿慈会依托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联合机构、媒体、正能量艺人、爱心大使、知名医生开展公益科普和倡导;在机场、火车站投放广告,开展线下宣传,让公益慈善理念走近群众,抵触人心。二是积极参与腾讯公益“99公益日”、阿里巴巴公益“95公益周”、字节跳动公益“DOU爱公益日”、微公益“人人公益节”等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形式多样的“中华慈善日”宣传活动。9月5日20:00-22:00,中华儿慈会联合南方健康共同开启以“护航花开 守护成长”为主题的公益直播。期间,我们将从改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营养健康、生活条件,助力儿童心理健康,改善乡村儿童的成长环境等多个维度守护乡村儿童健康成长,助力乡村儿童事业发展。9月6日14:00-15:00,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联合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陶勇,北京爱百福视障人士关爱中心曲婕姝老师,共同开启“寻光明之爱”为主题的公益直播。期间,我们将通过陶勇医生参与公益的缘起、巨细胞早筛项目的设计与执行、视障儿童的未来发展等方面,向大家介绍对视障儿童的全生命周期干预与帮扶,助力他们迈向多彩未来。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慈善,乃浩然天地之品格。“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热情仁爱,乐善好施是中华传统之美德。中华儿慈会将继续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持续聚焦乡村儿童全面发展,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助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