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1+1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如何融合?社会该如何参与?2022-01-28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有着特殊需求的残障孩子。近日,《“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启动实施,计划提出到2025年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全国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到97%。将要加强学校无障碍设施设备的建设,促进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行动计划中提出怎样的新目标和新要求?重点和亮点又是什么?《新闻1+1》连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顾定倩,共同关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如何融合?还有哪些残疾儿童,因何没有上学?董倩:到2025年,将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由95%,提升至97%,目标背后,这2%的孩子他们是谁?因何没有上学?教育部高校特教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顾定倩:这部分孩子我觉得主要都是重残,甚至是多残的孩子,比如说有肢体残疾,有智力残疾,还有包括罕见病儿童。一方面他们的身体条件不太适合在学?;肪持卸潦椋涣硪环矫婢褪堑钡氐奶厥饨逃试床蛔?。普通学校老师没有受过特殊教育培训,很难给他们支持,或者当地的特殊教育学校也没有。因此这部分孩子现在成为我们未来特殊教育的“攻坚”部分,要逐步解决这部分孩子上学的问题。这些孩子我觉得不能用一般的教育方式来解决的,需要给他们特殊的帮助。如何解决孤独症儿童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董倩:持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特别提到要合理布局,鼓励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学?!保趺蠢斫舛哉飧鋈禾宓墓刈??教育部高校特教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顾定倩:因为现在孤独症儿童的发病率比较高,这部分孩子的受教育问题,不同于我们现在已有的聋教育、盲教育,或者残疾儿童教育,这些孩子的教育实践中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用特别的思路和方式去解决。这个行动计划中也专门提到:要为这些孩子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另外还提到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制定孤独症儿童指导纲要。这不仅是学习问题,在其他一些功能的康复方面,都需要特殊的安排。这种教育我觉得可能不只是我们老师要提供,而且还需要有一些专业人员来配合共同实施,才能取得一些预期效果,使孤独症儿童能够受到应有的教育。如何向重度残疾儿童更好的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教育部高校特教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顾定倩:送教上门这些年我们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现在遇到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特殊教育的老师资源不够。而且有的因为孩子家庭住得比较远,所以每次送教的路程花费时间比较多,这种付出的成本和收到的实效之间有些不相匹配。我觉得下一步送教上门能够尽可能就近,不仅依靠特教学校老师,而且能够依靠当地普通学校老师,通过学习一些特教知识,就近给残疾儿童一些帮助,这种方式的效果可能会更好。而且送教不仅是知识方面的,还需要一些训练方面的内容,因此送教不仅仅是老师来承担,还需要一些其他专业人员来参与。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如何解决“融而不合”的问题?董倩:残疾儿童,比如孤独症儿童,融入到普通学校随班学习,可能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有些普通学生家长也不同意,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教育部高校特教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顾定倩: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巡回指导老师,以及一些专业工作者,通过他们的帮助,尽可能地减少孤独症儿童对自己学习,包括对其他孩子存在的一些影响,逐步消除我们普通孩子家长的一些疑虑,而解决好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在后续工作过程当中逐步去解决和克服。特殊教育,社会和企业又该如何参与?积极作为?教育部高校特教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顾定倩:社会需要为特殊教育创造一个和谐的,有利于融合教育的环境,融合教育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比如当孩子离开学校进入到社会的时候,社会也是课堂,也同样是一个学习的环境,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社会人士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从企业角度来讲,很多孩子需要一些特殊的学具、教具,我们的很多企业,科研人员,也应该关注到他们这方面的需要,为他们设计生产所需要的一些学具教具,包括康复器械等等。来源:央视新闻
-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启动实施2022-01-28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部署各地加快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都苹分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特殊教育规律,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努力使残疾儿童青少年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都苹诽岢隽颂厥饨逃⒄固嵘岢值乃奶趸驹?。坚持政府主导、特教特办,在普惠政策基础上给予特别扶持;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实现残疾儿童青少年科学评估施教;坚持促进公平、实现共享,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坚持尊重差异、多元融合,让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儿童青少年共同成长进步?!都苹诽岢隽说?025年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的主要目标。普及程度显著提高,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课程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模式更加多样,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融合教育全面推进;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专业水平、待遇保障进一步提升。《计划》明确了三大任务举措。一是拓展学段服务,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持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提升特殊教育学位供给和服务能力,在巩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普及成果的基础上,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增加各学段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入学机会。二是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及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推动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研制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教学指南,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创建,完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普特融合高质量发展。三是提升支撑能力,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校园无障碍环境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巩固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到2025年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强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都苹非康?,要加强党对特殊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省、市统筹,落实县级主体责任,健全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督导评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来源:教育部网站
-
2021中国公益领域年度十大关注2022-01-24国之大计 示范先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021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嵋橹赋鲆霸诟咧柿糠⒄怪写俳餐辉?,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等总体思路,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被再次提及。2021年11月1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表示,慈善捐赠是自愿行为,推动共同富裕,绝不能“杀富济贫”“杀富致贫”,不能“逼捐”。年内,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则正式落地浙江。相关事件: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韩文秀答记者问、浙江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立章建制 举要治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2月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其后,全国各地乡村振兴局相继亮相。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为乡村振兴之路提供法治保障。8月27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60个。年内,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纷纷以多种形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相关事件:国家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央一号文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公布 锚定目标 笃行实干“十四五”规划展蓝图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公益慈善行业再迎历史机遇。5月24日,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实现“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联动机制和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进一步畅通和规范。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更加凸显”的目标。10月8日,民政部制定的《“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对外发布,明确提出推动社会组织从注重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向能力提升、作用发挥转型。相关事件:“十四五”规划发布、“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发布、“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发布国家引领 社会热议全民共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迫在眉睫的任务,在疫情面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更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此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概念与实践迅速升温,国内企业正努力成为更加负责任的社会公民。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本次大会通过《昆明宣言》,倡议各国共建全球生态文明、?;と蛏锒嘌?。同期,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っ婊?3万平方公里。这一年,调整后的《国家重点?;ひ吧锩肌范酝夥⒉?,野生动物?;しǖ男薅┕ぷ饔刑醪晃傻丶绦平?,而离家北上的云南亚洲象群引发全民围观,多地猛兽下山事件被大众热议,更使得?;ひ吧锢砟睢⑷擞胱匀缓托撤⒄构勰钌钊肴诵?。相关事件:COP15、首批国家公园、双碳目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象群北上等热点新闻多点开花 屡创纪录社会捐赠潜力强劲2020年至2021年,我国社会捐赠继续保持多点开花、屡获突破的良好态势,社会捐赠的潜力仍有巨大空间。据《202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内地年度接受款物捐赠首次超过2000亿元。今年,第七届99公益日筹款再破历史纪录,超6870万人次捐赠35.69亿元善款,并且深度参与助力共同富裕等社会重大议题。在大额捐赠方面,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榜显示,有105位慈善家合计捐赠超40亿元,1108家慈善企业合计捐赠近227亿元。其中,河南7·20特大水灾发生后,社会捐赠在短短一周内即高达数十亿元;高等教育捐赠持续升温,韦尔股份控股股东虞仁荣捐赠超200亿元打造高水平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河仁慈善基金会出资100亿元举办高水平新型应用研究型大学,均创下各地的捐赠纪录。同时,以鸿星尔克为代表的企业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仍作出大额捐赠的承诺,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大面积讨论和关注。相关事件: 99公益日、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榜、河南水灾捐赠及鸿星尔克事件、高等教育巨额捐赠屡破纪录疫情反弹 灾情频传公益慈善功劳彰显2021年,国内多地出现新冠疫情反复苗头,河南、山西等地爆发洪水,东北、内蒙古遭受雪灾,云南、青海两省出现地震……在紧急关头,各地社会组织、民间救援队、志愿者、社工积极投身抗灾抢险、疫情扑灭等工作,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再次展现了大国公益的时代担当。此外,《湖北省慈善总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行动评估报告》显示,湖北省慈善总会去年拨付抗疫资金超61亿元。今年,我国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针对疫情灾情的捐赠金额依然高攀不下,其中,河南水灾捐赠达数十亿元,山西水灾捐赠也逾十亿元。相关事件: 疫情反复及疫情捐赠、洪灾雪灾地震等灾情抢险及捐赠有序引导 合理筹划社会组织规范奋进 2021年,民政部一如既往对社会组织严格要求,对非法组织坚决取缔。民政部印发《“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就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安排;制定《社区社会组织章程示范文本(试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社会组织法人库项目建设,社会组织的17项信息将归集至社会组织法人库;深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项行动,部署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累计处置非法社会组织3300多家,关停200余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新媒体账号;配合“双减”工作任务落实,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登记管理工作。相关事件: 制定《“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及《社区社会组织章程示范文本(试行)》、国家社会组织法人库建设、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及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校外培训机构登记 依法落实 层层推进未成年人?;ど段闯赡耆吮;すぷ魃婕暗角Ъ彝蚧?,是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しê驮し牢闯赡耆朔缸锓ㄕ绞┬?,两部法律针对近年来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作出规定,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全方位?;の闯赡耆说慕】党沙ぁP路ㄊ凳┖?,国务院在年初成立的未成年人?;すぷ髁斓夹∽橛》ⅰ豆赜诩忧课闯赡耆吮;すぷ鞯囊饧罚蟮?025年,基本形成上下衔接贯通、部门协调联动的未成年?;すぷ魈逯苹?,到2035年,全面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口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未成年人?;すぷ魈逑怠?月18日,民政部又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的通知》,部署开展全国未成年人?;な痉洞唇ü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すぷ餍赂窬终鸾タ?。相关事件:未成年人?;しê驮し牢闯赡耆朔缸锓ㄕ绞凳⒐裨何闯赡耆吮;すぷ髁斓夹∽槌闪ⅰⅰ豆赜诩忧课闯赡耆吮;すぷ鞯囊饧酚》ⅰ⒚裾坎渴鹂谷闯赡耆吮;な痉洞唇üぷ魅瞬欧岷?设置健全社会工作大展拳脚 2021年3月11日,“十四五”规划出台,社会工作首次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这意味着社会工作将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加明确的作用。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建设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截至11月5日,全国已建成1.2万余个乡镇(街道)社工站,3万余名社会工作者驻站开展服务。在今年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中,报考人数更是跃升至82.9万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我国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已达66万余人,其中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也于今年出炉,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超44万个。今年,新颁布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均把社会工作者纳入法条,并且,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任务中,社会工作均有出色表现,它已成为服务保障民生、加强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相关事件:“十四五”规划首次写入社会工作、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首次纳入社会工作者、全国建成超1.2万个乡镇(街道)社工站、社工职业水平考试报名创新高、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出炉、社会治理各条战线的社工表现 声势浩大 屡建功勋志愿服务踏歌前行 志愿服务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改善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形式。如今,它已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事业,是公民的常态化实践和时尚生活方式。2021年3月30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2.0版)开始试运行,通过该系统,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民政部门等各方可以方便实现志愿活动基本操作和信息管理工作。此外,《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也在今年初出台,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和手段日臻完善。截至今年9月,全国注册志愿者已超2亿人,较2012年增长近10倍。这个庞大的数字,是社会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一股巨大力量,并且在一次又一次重大场合经受住了考验,未来必将继续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将大有可为。相关事件:《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出台、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2.0版)试运行、全国注册志愿者超2亿来源:公益时报
-
冬天里的暖阳:1000多家陕西社会组织合力“抗击疫情”2022-01-241月20日,陕西省继续报告无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西安市区部分区域开始“解封”。近一个月以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在岁末年初的抗击疫情战役中如同冬日暖阳,把互帮互助的“人间大爱”照进现实。 一项得到陕西省1000多家社会组织和相关部门、企业、志愿者积极响应的“合力抗疫陕西社会组织联合行动”(以下简称“联合行动”)成为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抗疫的典型。近一个月的时间,这个行动累计筹集和分发200余万件防疫物资和价值1000多万元的生活物资;推出生活困难保障和防疫物资“供需对接平台”,紧急救助1000余人;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开展线上线下心理疏导、防疫消杀、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寒冬 2021年12月21日,冬至。新一轮新冠疫情的蔓延,让这个冬天的西安格外清冷。这一天,许多西安市民开始了在封闭小区内的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一些社区出现确诊病例。 当天下午,在得知西安市雁塔区等多地出现本土确诊病例21例后,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立即协调联络陕西省冷冻冷藏食品企业协会,为雁塔街办捐赠爱心水饺,并实地了解疫情发展相关情况?! ∏桌算氪ǖ卣?、玉树地震以及2020年疫情陕西救援行动的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王娜,是省级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合力团联络站的负责人。她与同事迅速意识到,社会组织是抗击疫情的补充力量,在疫情防控方面可以协同发挥重要作用?! ∈辈淮?。22日,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开始行动,发起“联合行动”倡议,即依托陕西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省级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合力团两大核心力量,推动社会组织有序有力高效参与抗击疫情。当天,陕西省内30多家社会组织就快速联合响应?! ?2月23日,“联合行动”正式启动。联合行动由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为总协调单位,分设8个功能小组,每个小组由1至2个社会组织作为牵头单位,组织组员开展工作。 陕西省民政管理部门对联合行动给予大力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将其作为民政部门协同抗疫的重要抓手,倡议省市县(区)三级社会组织积极加入,围绕物资捐赠、心理援助、志愿协助等社区防疫需求,广泛筹措资源,支援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这一天,西安市所有小区开始实行封闭管理,抗疫之战进入关键阶段。行动 按下暂停键的城市,寂静无声。人群被封闭在以小区为单元的空间里,隔离、居家、核酸检测…… 随着西安全城封控升级,城乡社区防疫压力陡增,防疫物资频频告急。地处西安市南郊的鄠邑区龙窝村也面临极大困难。收到相关求助信息后,陕西省医药协会发动会员企业筹措防疫物资,仅用一天的时间筹集500套防护服、500个面罩、5台测温仪、医用酒精20桶等急缺防疫物资,并迅速配送到鄠邑区民政局和龙窝村?! 」┬瓒越硬怀┦且咔榉揽刂卮竽烟?。12月29日,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爱心企业推出生活困难保障和防疫物资需求“供需对接平台”,精准对接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困难需求,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提供资源信息,通过供需对接平台快速匹配。 这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夜晚:12月31日17时51分,“供需对接平台”接到长安区西韦村急缺方便食品求援信息。18时10分,志愿者与下沉干部取得联系,评估需求信息,发布方便食品征集公告。随后,陕西省沐浴足浴协会立即采购方便面、自热米饭、饼干和面包等食品,合力抗疫车辆保障组志愿者连夜驱车送到村民手中?! 疤铰飞喜簧傩∏用竦摹靼布佑汀?,我们才意识到这个跨年夜又是如此不同寻常。”负责运送食品的志愿者说?! 傲闲卸敝懈鞲錾缁嶙橹狗⑵鹆烁骼嘞呱舷轮驹刚呋疃?。陕西众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推出“居家战疫——社区线上旅游团”系列活动,倡导开展多样化的“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号召参与者为自己所在社区以互助的方式提供支持保障,挖掘社区需求,通过社区影像馆、社区表白墙、社区小药房等多种形式,在社内范围内进行需求回应?! 傲闲卸芄豢焖俑咝г俗鳎斡氲纳缁嶙橹嵌嘣?,有提供资源基金会、行业协会商会,提供服务的服务机构和志愿者,协作搭台的枢纽机构和政府的支持?!蓖跄忍寡?,在抗击疫情的联合行动中,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各个机构协调配合非常到位?! 【莶煌耆臣疲壳吧挛魇∫延?000余家省市县(区)三级社会组织的积极响应、自愿参加,通过捐款捐物、提供专业服务、组织志愿活动等形式有力有序投入疫情防控,持续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仅“合力抗疫供需对接平台”就累计收集需求信息 982项,电话核实跟进981项,个案紧急回应1082人,资源匹配958项。暖阳 近一个月,一批批应急物资和志愿者活动汇成冬日里股股暖流?! 〗刂?022年1月19日,“联合行动”累计向西安市11个区280余个社区、城中村、高校捐赠一次性医用口罩、N95口罩、防护服、暖宝宝等防疫物资183余万件(个、箱、瓶),米面油、方便面等生活物资价值1083多万元,防疫消杀近百万平方米。此外,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在线上线下开展心理疏导、防疫消杀、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 “90后志愿者”胡妍一直负责供需平台需求信息核对和物资匹配。她每日处理滞留西安人员的求助信息,同时负责匹配物资、对接后续工作等等?! 肮┬枨笃教刻跚笾畔⒈澈蠖际强释恢С?、被关注的生命个体?!鄙缁峁ぷ骺瓢喑錾淼暮?,把物资匹配工作做的有感情、有温度,被求助者称为暖心小姐姐。 “我们志愿服务车队志愿者大部分是90、00后,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大家为了尽快把抗疫物资给到抗疫一线,每天甚至只睡三四个小时,既是驾驶员又是装卸工,但都毫无怨言?!敝驹刚叱刀佣釉毙÷澈徒?0多位队友,承担着联合行动中物资运输有关的保障工作?! ∫咔槠诩?,西安未央区某小区业主程女士利用宅家时间,参加了“居家战疫——社区线上旅游团”系列活动。她用自己拍摄的小区业主免费传递物资的图片和视频,来讲述疫情期间的故事。 “参与这个活动,不仅是对社区爱心人士表达感谢,也是要把这些正能源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到这个城市的温度与温情?!背膛克?,“还有对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留下记录给他们?!薄 ∫咔槁交海傲闲卸笔盏降那笾枨笤嚼丛缴?,活跃在社区的志愿者却越来越多。习惯了从早到晚紧绷神经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也开始期待疫情过后的美好生活?! ?0日,几位社会组织工作者和志愿者居住的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迎来“解封”。清晨8时许,临街的小区住户时一个月以来再次被汽车引擎声和行人对话声“闹醒”?! ∈煜さ某鞘谢乩戳?!就像千年古都的太阳,黑夜前落下、雾霾时隐去,又照常升起、普照大地。来源:华商网
-
“十四五”开局之年儿童保护工作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2022-01-24编者按: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各行各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变革轨道。围绕公益慈善、儿童福利与?;ぁ⒀戏?、残疾人事业等民生领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分析梳理了对以上领域的观察,以及对未来行业趋势走向的判断。本期分享的是儿童福利与?;ち煊虻难芯砍晒?。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下围棋。图片来源:新华社一、2021年儿童福利与儿童?;そ?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儿童福利与保护事业在创新中发展。国家和地方全面规划儿童福利与?;な乱?,未成年人?;すぷ餍骰剖迪秩∈邢厝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取得重大进展。(一)未成年人?;すぷ骰迫〉猛黄菩越?,全国省、市、县三级“未?!惫ぷ餍骰剖迪秩哺?021年,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すぷ骰迫〉猛黄菩越?。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ぁ⒄;?、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すぷ鞲窬郑岢?5项重点任务。国家层面成立未成年人?;ば骰?,一方面,落实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しā酚泄匚闯赡耆吮;すぷ餍骰频姆梢螅涣硪环矫?,也将有效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职责分散重叠的现实问题,充分减少层级,提高效率。2021年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领导协调机制实现全覆盖。地方多措并举,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速发展。江西省成为首个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列入省级综合绩效考核指标的省份,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加快推动未成年人?;すぷ鞲咧柿糠⒄?。湖南省2016年以来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工作纳入市州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标准。深圳市和扬州市将困境儿童的分类保障工作纳入市级的高质量发展绩效标准和综治工作绩效标准。(二)国家和地方系统规划儿童福利与?;な乱?,“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全面确定“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儿童相关法律及政策文件出台。各地民政部门积极启动编制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共15个省(区)开启了编制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作。其中,江西、广西、浙江等10个?。ㄇ┮颜椒⒉肌8鞯匾浴岸】?、儿童教育、儿童安全、儿童福利、家庭养育、成长环境”六个领域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细化规定相关法律制度的策略措施,并立足地方实际,创新儿童福利与?;ば履J健F渲?,安徽省启动全国首个儿童福利与保护事业十五年规划编制工作,从远景目标出发重点规划“十四五”儿童福利与保护事业。(三)“双减”配套政策落地与家庭教育立法,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得到健全为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翁媒萄е柿浚呕饕挡贾?,减轻学生课余负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随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多地积极采取行动,海南、陕西、重庆等地全面停止中小学生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各地校内校外同时发力,切实把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降下来,把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持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与学校教育实现相互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意味着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一方面,首次以法律的方式明确家庭教育的概念,提出了可供父母使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平台,出台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读本以及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呼应了“双减”政策,禁止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同时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体现了国家对家庭教育、家教家风建设的高度重视,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四)以儿童和家庭福利为中心的人口生育配套措施逐渐完善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明确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包括完善以生育津贴为主的福利体系;发展托育、照护、教育“一条龙服务”;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父母育儿假试点等。各地政府鼓励生育措施相继出台。北京市规定生育三孩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奖励一个月的生育假,其配偶享受陪产假15天;天津市提出三孩生育津贴按要求进行补支付;四川攀枝花市将为二孩、三孩每个月发放500元补助直到三岁,即补助1.8万元,并在生产、养育、照护、教育等方面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安徽、江苏、福建等地也相继出台普惠托育服务建设实施方案。(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进一步落实“应救尽救”2021年,中国残联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管理,不断提升救助服务质量。各地残联适时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让更多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河北省将部分家庭困难和低龄残疾儿童(约占救助儿童数的50%)的救助标准由1.2万元提高至1.8万元。湖北省残联与省财政共同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家庭生活补助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家庭每月给予500元生活补贴。天津、河北、河南、湖南、海南、贵州、新疆等?。ㄇ?、市)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区县提标扩面。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已有33.2万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超过2020年全年接受救助的总量(28.4万),残疾儿童受益人数明显增加。随着《“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的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将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及家庭基本权益。(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首次入法,平台治理、信息管理、软件管理共同发力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新设“网络?;ぁ弊ㄕ拢酝缧畔⒛谌莨芾?、未成年人个人信息?;ぁ⑼缙哿枰约拔闯赡耆送绯撩缘韧怀鑫侍庾龀隽巳娴姆芍贫壬杓?;同时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活动的利益关联方、服务提供方、监管义务方等各方职责和义务。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纲要共设置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て吒隽煊?,提出70项主要目标和89项策略措施。在安全领域方面提及“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预防和干预儿童沉迷网络”“落实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ぴ鹑巍薄氨U隙谕缈占渲械暮戏ㄈㄒ妗薄Mü徊浇∪晟莆闯赡耆送绫;さ姆ü嬲?,推动政府相关部门落实未成年人网络?;ぜ喙茉鹑危故低绶裉峁┱咧魈逶鹑?,深入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等具体举措,我国儿童网络安全环境得到显著优化。(七)河南漯河率先创建儿童社工培训基地,66.7万儿童主任专业化体系建设取得重要实务进展2021年,以河南漯河社工学院为代表,儿童社工培训基地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儿童主任队伍建设进入重大战略机遇期,专职化和专业化的需求紧迫。一方面,亟需建立健全儿童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培养体系,包括专业化的儿童社工知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亟需建立健全完善儿童主任人才保障机制、督导机制等体制性保障。2021年,河南漯河探索建立了市级建立社工学院的模式,随着儿童主任队伍发挥更重要作用,全面打造本土化儿童主任培训基地。此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专家团队编制了《全国儿童主任上岗培训教材》等,为新上岗的儿童主任开发“儿童主任必备十课”、社区儿童工作者抗击疫情课程、残障平等意识课程等线上课程,以及初、中、高三级实地面授课程,有助于推动儿童主任岗前培训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各地《国务院未成年人?;すぷ髁斓夹∽楣赜诩忧课闯赡耆吮;すぷ鞯囊饧芬螅诖澹ň樱┟裎被崧涫底ㄈ俗ǜ诟涸鹞闯赡耆吮;すぷ鳎扛龃澹ㄉ缜┲辽偕枇⒁幻魅?,优先由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或村(社区)妇联主席兼任,儿童数量较多的村(社区)要增设补充儿童主任。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成5.5万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66.7万村(居)儿童主任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基层儿童工作服务实现全覆盖,成为关心关爱农村644万留守儿童和各类困境儿童群体的主力军。 二、2022年儿童福利与儿童?;し⒄骨魇疲ㄒ唬?-3岁儿童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将快速发展2022年,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和“十四五”规划实施,0-3岁儿童托育服务体系将快速发展。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1200万,人口出生率为8.50‰,出生人口连续四年滑落,出生率为1952年该数据存在以来最低。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明确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笆奈濉惫婊忻魅诽岢觯好壳丝谟涤?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指标,要从2020年的1.8个提升到2025年的4.5个。支持150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二)全国未成年人?;な痉洞唇ɑ疃徊接行蛲平?022年,各地将通过建设未成年人?;な痉肚乩唇徊酵贫闯赡耆吮;すぷ?,探索和发现具有本地特色和全国推广价值的未成年人?;すぷ髂J侥芄淮罅ν贫闯赡耆吮;すぷ鞯奶逑祷?、立体化和全面化建设。随着2021年民政部全国未成年人?;な痉洞唇ɑ疃钠舳?,广东、江苏、云南等12个省份均已开展未成年人?;な痉洞唇ɑ疃氖〖镀蓝üぷ?。首批示范创建命名工作将在2022年5月完成,各地区将根据示范创建的要求重点针对强制报告、监护监督、校园欺凌防控、网络保护、从业禁止、入职查询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建设。此次示范创建活动首次提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负面清单制度,可以预见到,未来各地区将会针对家长监护行为、行政部门监护考察行为等关键环节设计负面清单,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すぷ鞯穆涫?。(三)儿童福利机构将全面优化提质2022年,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社会服务兜底能力和水平将不断提高,助力儿童福利机构实现优化提质和创新发展,进而有效防范化解儿童福利领域重大风险,推进儿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一体化。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央预算内投资将重点支持社会福利服务设施中的区域性儿童福利设施、未成年人?;ど枋?。民政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全面完成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省级和地市级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全面实现优化提质,县级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完成创新转型”。其中,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原则上应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随着政策落实,民政部门儿童福利机构以社区为中心,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转型发展将成为工作重点。(四)儿童福利与?;ぜ铀傧蛑悄芑褡?022年,随着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的全面推进,儿童福利与?;ば畔⒓嗖狻⑿枨蠓治?、资源配置、日常监管智能化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笆奈濉惫婊岢?,“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将智能化应用到儿童福利与?;ち煊颍?021年,民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21年6月30日起,全面实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异地办事需求,有效服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群体,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跨省通办”首日,浙江省玉环市成功办理全国首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2021年11月,广东省首例“跨省通办”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业务成功办理。(五)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将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21年,随着国家和地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相关规划文件的全面实施,在试点地区和示范工程典范效应带动下,全国公共场所、办公环境、城市乡镇、村居社区的儿童友好环境建设将迎来实质性推进阶段。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了国家规划和新儿童发展纲要,2021年国家发改委会同22个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近年来,深圳、上海、成都、武汉、长沙、威海等城市已启动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将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纳入“十四五”规划,成立创建工作专班,出台三年行动方案。来源:《公益时报》,本文作者:张柳、张央、郑红、申平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
慈善+公证可以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2022-01-241月17日,杭州市慈善总会与杭州互联网公证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加强慈善事业法律保障、探索慈善事业多元化、建设慈善事业数字化以及开展慈善创新理论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签约仪式现场提到公证,大家一般能想到的是在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予、遗嘱、财产分割、招标投标、拍卖、彩票开奖等事项中会见到或者需要,在慈善领域却占比不高。那么,杭州市慈善总会与杭州互联网公证处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合作?他们具体要做什么?慈善+公证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为了满足当事人的捐赠需求“我们在执业过程中,其实经?;岣壬品⑸恍┙哟?,引发我们对慈善的关注和思考?!碧傅酱壬坪凸さ墓叵担贾莼チごχ魅涡煨∥当硎?。据徐小蔚介绍,十多年前他在办理一份遗产手续的时候,当事人就提出要把房子捐出去,希望公证处能够帮忙实现愿望。随着财产形态的变化,与财产有关的公证事项越来越多。从以存款为主到以不动产为主,再到虚拟财产的出现,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新的捐赠需求也在不断出现。“我就碰到一个打游戏的,他的游戏装备非常值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他就提出今后万一出现意外,能不能把装备捐出去做点好事?!毙煨∥堤傅?。慈善法明确规定,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拔颐蔷E龅揭恍┑笔氯朔⒊稣庋男枨?,在慈善多元化的时代,公证机构完全可以成为慈善的入口端?!毙煨∥登康?。解决慈善事业的实际问题在公证机构不断接到当事人需求的同时,慈善领域也开始遇到种种新的问题。据媒体报道,1月21日,在上海市政协“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激发更加澎湃的创新创业活力”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委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表示,基金会被一位102岁的老人的愿望难住了。老人想把她的57套珠宝捐出来,通过拍卖变成善款,并希望看到善款被有效地花出去。而要实现这一愿望,捐赠需要公证人员见证,后续还有清点、保管、清洗、估价、拍卖、善款执行、反馈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从去年到现在,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捐赠形态正在逐渐形成,慈善信托兴起,企业开始捐赠技术、股票,社会大众关注到遗产捐赠,遗产类型包括不动产、虚拟有价物品等。面对业务内容转变的情况,除了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备等传统方式之外,更加需要新的手段使新的捐赠内容合法化、合理化,符合现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机构自身章程?!焙贾菔写壬谱芑嶙ㄖ案泵厥槌こ旅那康?。 作为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以创新方法介入慈善捐赠基于现实需求,杭州互联网公证处2020年在“慈善+公证”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2020年2月29日14时50分7秒,杭州互联网公证处接到趣链区块链节点新增存证事务验证申请。北京某基金会捐赠紧缺物资 225万片消毒片,并存证到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参与建设及提供服务的“善踪”平台。数秒之后,受赠方雄安新区某社会服务中心便收到了来自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出具的存证证明。据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家事中心副秘书长陈保君介绍,这份PDF形式的文件上面记录着申请时间、存证账户、存证主体和交易哈希值等关键信息。近年来,因为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区块链在慈善领域颇受关注,被视为实现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手段。那么,已经上链的捐赠信息为什么还要进行公证呢?徐小蔚表示,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是一种信任和共识机制,但技术好不好公众很难直接了解和感受到,因此需要一个可视化和可感知的过程。杭州互联网公证处根据储存在区块链节点中的信息生成的捐赠电子存证证明,用户可自行下载展示,这就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全流程公开可查、可追溯、可反馈的监管途径。 慈善捐赠的透明度和捐赠款物的流向等问题一直是慈善行业面临的难题和饱受公众质疑的痛点,提升社会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度并不容易?!肮な谴菪湃蔚囊恢种匾绞?。”徐小蔚强调,公证是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在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公证可以起到增信的作用。例如,如果微信记录是涉及纠纷的重要证据,很多人会选择主动进行公证固定,以免证据灭失无法举证。对于点对点捐赠的用户来说,杭州互联网公证处作为中立客观的第三方法律服务机构,既可以为双方的捐赠约定赋能增信,而且通过其服务将来还可以为税务等部门提供更为权威的法律证明。以前述存证证明为例,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或产生纠纷时,该凭证可作为证明材料之一便于后续申请公证书,而公证书可以作为提交到法院的证据使用,解决捐赠引发的法律纠纷。截至目前,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在“善踪”平台上的服务已有600余件,这一创新做法近期被评为2020年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从个案到模式探索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公证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但要真正发挥作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首先,慈善活动越来越多元化,捐赠的财产形态也在不断扩展。不论是捐赠、遗嘱还是信托、意定监护等涉及到公证的时候如何操作,目前还没有清晰具体路径。以房产捐赠为例。“财产是否清白,如何处置房产,每一个处置办法存在哪些风险,需要为捐赠人做哪些事情,对于机构来说,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陈媚表示。其次,在慈善+公证的合作中涉及大量的法律问题。例如,民法典实施后慈善活动要如何开展才能合法,通过遗嘱设立慈善信托的利益相关方法律关系如何处理,线上活动各方权责如何定位等。再次,互联网时代,慈善事业的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这一过程中资源如何整合、产品如何设计、评价鼓励体系如何搭建,以及技术、合规、监管等问题都有待解决。“所有的创新、设想都挺简单挺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会发现,其实路途还是非常曲折的。”徐小蔚强调,在这方面,杭州互联网公证处积累了一定的数字化创新经验,包括如何评估市场、法律、技术、合规、监管等风险。 2021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发布,要求全面打造“善行浙江”,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强化政策制度创新?!昂贾菀词痉冻鞘校餍懈饕刀济媪僮糯葱碌?、跨界融合的需求,需要在更多方面走在前列,取得突破。慈善工作是一项社会化事业,要保持开放创新的意识,不断打破原有模式、思路?!背旅那康鳌?nbsp;在这一背景下,杭州市慈善总会和杭州互联网公证处达成了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加强慈善事业法律保障、探索慈善事业多元化、建设慈善事业数字化以及开展慈善创新理论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合作内容具体包括研究慈善领域创新发展涉及的法律问题、根据需要出具书面文件或形成报告、提供定制化公证服务、探索慈善数字化在线化创新、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研究活动等?!肮帕κ谴壬谱橹纳?,如何强化机构正面的社会形象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也正在建立、完善捐赠人维护系统,需要以一种更令捐赠方觉得可信赖的形式呈现?!背旅谋硎荆ü献骺梢允迪只构帕Φ脑僖淮卧銮?,打造更多提升捐赠人信赖度的场景;同时可以扩大业务范围,相互赋能,提升双方在处理具备未来属性的业务环节的能力,挖掘可探索的领域;促进双方领域逐渐开放,共同推进慈善文化的建设、推广?!坝牒贾莼チごΦ拇舜魏献鳎诤锨榱醇际?,赋能公益机构的社会公信力,是实现数字公益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有力探索。”杭州市民政局一级调研员、市慈善总会执行副会长翁歆强调。值得一提的是,双方的合作是公益性的,“公证机构和慈善组织一样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此次合作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是当公益来做的。”徐小蔚强调。合作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公证行业这么多年来跟慈善组织是有合作的,但是更多的都是在个案合作,需要一个全面的系统化、体系化的合作。”徐小蔚表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个案的探索,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形成一种模式的创新,实现引导和示范作用,实现大众化的、可以持久参与的慈善”?!耙浞址⒒踊チごυ诿袷铝煊蚝头煽萍即葱铝煊蚧鄣某晒?,为智慧慈善和慈善数字化、多元化建设做贡献,同时在合作中要充分体现公证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多出成果,形成可复制的‘慈善+公证’杭州经验?!焙贾菔兴痉ň值澄薄⒏本殖ち至智康鳌#ɡ丛矗汗媸北ǎ?nbsp;
-
《2021年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发布2022-01-242022年1月18日,中国慈善联合会首次与中国信托业协会联合发布《2021年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此前,中国慈善联合会已连续五年发布慈善信托年度发展报告。发布会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宪明主持,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刘忠祥、中国信托业协会副秘书长郑方致辞?;嵘希泄壬屏匣岽壬菩磐形被嶂魅尾谈呕狗⒉剂恕侗ǜ妗纺谌??!侗ǜ妗废允荆?021年,我国慈善信托数量及规模实现平稳增长。从备案单数和规模来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慈善信托备案突破“700单”大关、达773单,财产规模达39.35亿元。其中2021年新设立慈善信托共计227单,财产规模达5.71亿元,较上年增加32.48%。从地域来看,共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民政部门备案过慈善信托;从慈善信托的财产规模来看,北京市备案的慈善信托财产达2.2亿元,名列第一;其次是浙江省、广东省,慈善信托的财产规模分别为1.06亿元和0.70亿元。自2016年至2021年,全国共有62家信托公司设立了慈善信托,占全国68家信托公司总数的91%;有66家基金会成为慈善信托的受托人或共同受托人,其中2021年有46家慈善组织第一次参与设立慈善信托。《报告》显示2021年慈善信托有如下特点:一、慈善信托发展平稳增长。2021年新设慈善信托单数略有下降,但规模止跌回升,并产生亿元级慈善信托一单。该慈善信托为“中信信托?2021芳梅教育慈善信托”,备案规模为2.0001亿元。近年来,慈善信托在超大额公益资金受托服务上虽然未实现爆发式增长,但凭借其独立性强、能永久相续、透明度高的优势,已逐渐得到社会的青睐。二、慈善信托涉及地域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共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民政部门备案慈善信托。其中,浙江省备案数量增加78单、甘肃省增加22单,显著超过其他地区。浙江省2016年以来备案总数量以168单领跑全国。甘肃以133单的备案数量位居第二,广东、陕西的备案数量以58、56单分列第三、第四。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展慈善信托,但地区之间发展仍不均衡。三、受托人持续增多。2021年备案的慈善信托中,受托人仍以信托公司为主,但双受托人慈善信托占比提升。其中,2021年有4家信托公司、46家慈善组织首次受托备案慈善信托。受托人的增多表明人们对慈善信托的热情不减,更多机构积极探索慈善信托的实践模式,有利于慈善信托在政策突破后蓬勃发展。此外,慈善信托发展呈现社会组织委托人比重增加、慈善信托期限愈趋灵活、慈善信托目的多重化、银行托管稳固发展、律所在监察人中保持主导地位等特点。《报告》认为,慈善信托有望成为金融与公益跨界合作的新模式。慈善信托在缩小财富鸿沟、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助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多重独特优势:一是实现慈善财产风险隔离,确保慈善财产安全;二是创新慈善财产来源渠道,更好地撬动社会资本以资金、股权等多种形式参与慈善事业;三是能够提供慈善财产专业化管理与服务,实现保值增值与合规透明运作;四是赋予委托人更多参与权和决策权,更好监督慈善财产的管理使用?!侗ǜ妗氛雇?,今后慈善信托的发展,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逐步解决慈善信托税收优惠、慈善信托财产登记、慈善信托非交易过户等障碍和问题,助力共同富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
图解 | 家庭教育促进法(三):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2022-01-07来源: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